欢迎访问利川大水井龙桥峡谷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官网!

13921071237

通用banner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新闻中心News
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利川大水井龙桥峡谷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

电 话:0718-6347888

传 真:0718-6347888

邮 箱:2418038341@qq.com

地 址:利川市柏杨坝镇水井村



非遗探秘|湖北民歌经典——天地绝响《龙船调》

2021-04-21 16:47:45

龙船调


2011年6月10日,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19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申报的《利川灯歌》(《龙船调》),赫然荣列传统音乐分类。应该说,这不仅是利川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,而且也是恩施州、湖北省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。

《利川灯歌》成功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意义有三:一是在学术上界定了《龙船调》源和流的关系。即《利川灯歌》是享誉世界的湖北经典民歌《龙船调》的母体,《龙船调》是《利川灯歌》的代表作;二是在法律上结束了《龙船调》归属的纷争。《龙船调》到底是湖南湘西的民歌,还是湖北利川的民歌?国务院的文件以不可辩解的说服力,一锤定音。三是明确了利川灯歌《龙船调》上升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。

龙船调

湖北利川灯歌《龙船调》婉转悠扬的歌声中,既有对巴地楚臣屈原的祭祀,也有对岁足年丰、安定祥和的祝贺和祈祷。巴山楚水、旱地划船、载歌载舞,处处不是舞台,处处又都是舞台;舞的是龙舟竞渡,唱的却是园里种瓜,演的是彩龙飞舞,唱的却是上山砍柴,内容和形式看似相悖,然而观众和演员却在参与当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。这正是利川灯歌《龙船调》独特的艺术形态。


旅游资源丰富的利川市,作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市县中的一个县级市,被称为是湖北省的“天然富硒氧吧”,更因为有“五个一”而名扬全国:“一棵树”——利川市谋道镇“古生物活化石”孑遗植物“水杉王”的发现,推翻了生物学术界“水杉在世界已经绝迹了”的定论;“一个寨”—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“鱼木寨”铁壁三层,螺峰四面,被誉名“土家族山寨”;“一口井”—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“大水井古建筑群”,被誉为是长江边“一首建筑文化的凝固史诗”;“一个洞”——亚洲大溶洞“腾龙洞”神秘幽深,令世人震撼;“一首歌”——悠悠《龙船调》,烈烈民族魂。传唱世界的《龙船调》,是利川系列灯歌家族中的代表作之一。如果说,前述的“四个一”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植物村落建筑等实物载体,那么历经千百年普通百姓口耳相传的利川系列民歌,则是先民留给后世之人的一笔无形又宝贵的精神财富,它通过一代代普通百姓的口耳相传,始终青翠茂盛地生长在群众之中,并早已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融入其血脉之中;无论是上山砍柴、下河捕鱼等生产劳动还是婚丧嫁娶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之中,随处而歌,随时而歌。在利川,山也是歌,水也是歌,情也是歌,爱也是歌,月也是歌,花也是歌,土家族女儿出嫁要唱《哭嫁歌》,生了孩子要打《喜花鼓》过祝米宴,亲人去世要唱要跳《撒叶嗬》。聪颖智慧的利川民间艺人们,各个都是行吟诗人,他们见子打子,望风说柳,把所思所想所见所为,都通过随性的歌唱抒发出来。

龙船调

利川当地百姓俗语说“三十晚上的火,十五晚上的灯”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,利川大街小巷人头攒动,百姓们都走上街头看社火花灯,因此,《利川灯歌》与春节习俗密切相关。清代至20世纪初,利川花灯的规模很大,是节间一项传统文娱活动,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灯会上,《龙船调》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。

《龙船调》既是传唱全国、闻名世界的湖北经典民歌《龙船调》的专指,同时又是利川群众逢年过节、喜庆集会、划地为台,玩彩龙船时所演唱的系列民歌小调的统称,属灯歌(也称“灯调”)范畴。我国春节、元宵玩灯的习俗,由来已久,湖北也不例外。清代李调元在其《童山诗集》、《观高蹻灯歌并序》中均提到“高蹻灯”及“灯歌”。武汉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、著名民族音乐理论家杨匡民教授,曾在《中国民间歌曲集成•湖北卷》(上卷)中对湖北省各地的“灯歌”做出如下阐述:灯歌也称为灯调,是指在逢年过节、社火灯会期间,划地为台或灯宵舞队汇集各种“灯”沿村、沿街联歌载舞或杂耍表演歌唱的形式,湖北大多称此为“玩灯”。在湖北,“灯”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:1.玩灯:以各种花样的灯,如车灯,船灯、竹马灯、龙灯、滚灯等等为道具,边玩(走场表演)边歌唱;2.杂耍:唐代后流传的一些技艺,如三棒鼓、高跷、玩狮子等;3.歌舞:即舞队载歌载舞,舞蹈有队形及舞蹈动作,如万民伞、花伞、扇子花、打连厢等;4.对子戏:以二三人为角色,以简单的生活情节进行表演,如地花鼓、地故事等等。

利川百姓不但人人爱唱《龙船调》,而且每个人都是手工扎制彩龙船的高手。彩龙船一般用竹篾扎成,糊上纸壳、皮纸,然后上矾彩绘,船底绘浪花,船头绘龙头,船身绘鳞甲,故名“彩龙船”。划彩龙船时,一人扮幺妹,花枝招展,低眉弄姿,站在船心;一人扮书生,兰衫纶巾,手执折扇,潇洒地站在船头;二人扮丫鬟,燕尾椎髻,手舞花巾,殷勤侍立船侧;一人扮艄公,麻衣驼背,手执桡片,滑稽地追随船尾。伴奏乐器以鼓、钹、锣、镲、二锣和马锣为主,早期还有唢呐和竹笛。其形制规格与利川耍锣鼓相同,主要锣鼓“引子”曲牌有“楼梯换”“鬼跳蛋”“荡龙”和“龙摆尾”等。锣鼓唢呐伴奏乐队一般由6人组成,既伴奏又伴唱,随着打击乐的阵阵响起,演员们或随龙船飞旋起舞,或踏歌翩跹进退,群众喝彩者有之,合唱者有之,鞭炮声,鼓乐声,此起彼伏,情景十分热闹。

龙船调

《龙船调》的原型《种瓜调》,就是以歌唱农事种瓜为内容,分为正歌和副歌两部分。正歌是生产之歌,副歌是生活之歌,融合了土家人勤劳朴实、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。1956年2月,利川县文化馆干部周叙卿、黄业威在柏杨坝镇收集到民歌《种瓜调》进行记录整理后,曲调、衬词和副歌不变,但主体歌词由原来的10段改成了2段,以《龙船调》命名,歌曲描绘了一个活泼靓丽的妹娃需要渡河去探亲,请艄公摆渡过河的故事。1957年3月,利川汪营镇农民歌手王国盛、张顺堂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会上演唱了《龙船调》,获得一致好评。1962年5月,《龙船调》收入《湖北省民歌集》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灌制成唱片全国发行。

载歌载舞是《龙船调》的一大特色。歌唱是在演员舞蹈和伴奏停歇时进行的,演唱方式为一领众和,一般多为书生领唱(也有幺妹领唱的),众人合唱。曲调传统固定,歌词多为本地传统优 秀民歌或小调结合玩灯特点编创而成,除“开歌”“送歌”所唱为祝福、送财和道谢外,其主要内容为唱本地风俗、农事及男女情爱。唱词既有传统唱段,也可即兴创作。一句一段,或两句一段者多。打一遍锣鼓就唱,打一遍锣鼓就收,既便于表演,又便于转场。每段除了一句主词外,其余全段都是衬词丰富的垛词垛句,它们有的对主词烘云托月,推波助澜;有的和主词血脉相通,水乳交融。特别是一些便于观众参与、别具挑逗的衬词衬句,一问众答或互问互答,把演员和观众的心灵融为一体,能把演出一次次地推向高潮。利川灯歌《龙船调》无论是彩扎、演出和歌唱的传承都属群众自发性行动和耳闻目染的自觉参与,世代流传。

龙船调

利川土家族系列灯歌是优 秀民歌《龙船调》的母体,优 秀民歌《龙船调》是利川灯歌的代表之一。1988年12月出版的《中国民间歌曲集成•湖北卷》(下卷)第841页收录了由周叙卿(1934—1982)、黄业威收集记录、王鸿儒演唱的《龙船调》原型《种瓜调》,原词共十段:

(正歌)

正月是新年(咿哟喂),瓜子才进园(哟喂)。

二月起春风(咿哟喂),瓜子才定根(哟喂)。

三月是清明(咿哟喂),瓜苗成了林(哟喂)。

四月是立夏(咿哟喂),瓜儿上了架(哟喂)。

五月是端阳(咿哟喂),瓜儿把新尝(哟喂)。

六月三伏热(咿哟喂),瓜儿正吃得(哟喂)。

七月秋风凉(咿哟喂),瓜儿皮色黄(哟喂)。

八月中秋节(咿哟喂),要把瓜儿摘(哟喂)。

九月是重阳(咿哟喂),瓜儿已下场(哟喂)。

十月瓜完了(咿哟喂),瓜种要留到(哟喂)。

(副歌)

金哪银儿梭

银哪银儿梭

阳雀叫啊八哥鹦那哥

八哥鹦那哥

妹儿哪要过河啊

哪个来推我嘛

我就来推你嘛

艄翁你把舵扳啰

妹娃儿你坐稳船哪

喂呀咗 喂呀咗

将妹娃儿推过河哟嗬喂

《龙船调》由灯歌•花灯•种瓜调演变而来。从其歌词看,描绘的是一年12个月种瓜的内容,从正月瓜籽进园下种,一直唱到瓜熟蒂落,所以当地百姓也称《种瓜调》为《瓜子仁调》。后来因为总是在划“彩龙船”时演唱,人们就干脆叫它《龙船调》了。其中副歌部分的“八哥鹦那哥”为双关语,即指能言会语的八哥、鹦鹉,也暗指恩哥(情郎哥)。1979年,《龙船调》收入《中国民歌集》。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著名歌唱家刘家宜曾以《龙船调》为名,于1980年由中国唱片社出版发行过33转塑料唱片,其中还收录了《筛子关门眼睛多》《黄四姐》等诸多恩施州利川、建始等地的土家族民歌。

作为享誉世界的经典民歌,《龙船调》曾多次登陆中央电视台和世界舞台,王玉珍、刘家宜、王洁实、谢莉斯、魏金栋、梦鸽、杨娟等歌唱家纷纷演唱,魅力和影响不断扩大。2004年,央视西部频道《魅力12》专题播出了《清江绝唱龙船调》专题节目;2006年,央视导演张堃赴利川采访制作《利川灯歌》专题,并邀请利川柏杨坝镇演员到北京参加《民歌•中国》“利川风情”6期专题节目录制;2006年10月,更是邀请从利川走向全国的著名歌手杨娟担任领唱,将利川灯歌《龙船调》唱到了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《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》的大舞台上。2004年至2006年,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将利川灯歌《龙船调》唱到了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、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和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,在全球掀起了传唱《龙船调》的热潮。


《龙船调》的主题是什么呢?目前学术界有“劳动说”“爱情说”和“生育说”三种说法。

“劳动说”,即歌颂劳动。《龙船调》原为《种瓜调》,以歌唱种瓜为内容,开始为12段,收集整理后为10段。从“正月是新年,瓜籽才进园”唱起,一直唱到“十月瓜完了,瓜种要留到”。

“爱情说”,即歌颂爱情。《龙船调》由《种瓜》(灯歌•花灯•龙船调)收集整理而来,歌词由10段变成了两段(也有唱3段和4段的),内容借用传统民歌中“十探”和唱习俗的手法依原韵变成了“正月是新年,妹娃去拜年;三月是清明,妹娃去踏青”。

“生育说”,即歌颂母爱。《利川灯歌》在保留瓜的隐喻的前提下,吸取正月至10月的铺陈方式,创作出意义较为隐含的《种瓜调》,从正月至10月,叙述瓜的种植、生长、收获过程。十月种“瓜”,又正好暗示了“十月怀胎”的辛苦。

笔者认为,以上三种说法都对,但都不全面,不深刻,没有对《龙船调》的主题进行概括和提炼,不能反映《龙船调》主题的本质特征。《龙船调》的主题应该是“和谐说”。

“阴阳”和谐,乃生命之象征。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《周易》给“道”下了定义,即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《龙船调》的意境里,构成了多层次的阳和阴的意象,如天和地、太阳和月亮、山和水、艄公和妹娃等。由此可见,《龙船调》的主题表面是歌颂爱情、劳动和母爱,而实质上则是反映“阴阳和谐”“天人合一”的大主题。

“阳雀”(又名“杜鹃”)呼唤的是“太阳”和“月亮”。《龙船调》自古在利川形成、流传,形变而神不变、意不散,一音几百年,铸成了土家族人不屈的脊梁。《龙船调》的副歌:“金那银儿梭,银那银儿梭,阳雀叫啊,抱着恩纳哥,抱着恩纳哥”,更是从来没有改变过。有人认为“金”和“银”是指“金锁”和“银锁”。那么,“金锁”、“银锁”和“阳雀”有什么关联呢?从逻辑上分析,显然说不通。本人认为,“金”指“太阳”,“银”指“月亮”,而“阳雀”是土家族人的吉祥鸟,其声清脆宏亮,昼夜不止。这足以说明,“阳雀”叫,是在呼唤太阳,呼唤月亮,呼唤青山绿水,呼唤美好而和谐的生活。

腾龙洞

《龙船调》是土家族人精神的凝练。从哼哟嗨哟的清江号子到悠扬婉转的情歌小调,从一鼓催三工的薅草锣鼓到节奏铿锵有力的肉连响、摆手舞,每一个音符、每一个动作都是劳动的产物,都是土家族先民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再现。正是因为这种旋律和意境,我们才能解读先祖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形态,才能探析土家族文化的内核。正是因为这种传承力和聚合力,土家族、苗族儿女才有凝聚力、生命力和战斗力。

腾龙洞里摆手舞

如果把土家族民歌比喻成浩渺而深邃的海,那么《龙船调》则是奇幻的浪、流变的云,那种席卷天地的气势,那种包容万物的灵光,那种流香荡翠的意境,那种无坚不摧的勇猛,让人不得不感叹《龙船调》神奇的力量。

歌声飘到天上

太阳喷出烈火

歌声响在夜空

月亮身姿婀娜

歌声撒进田野

大地泛起绿波

艄公扳舵

荡平人生坎坷

妹娃含情

笑对潮涨潮落

千山竞秀

舞动彩云朵朵

百川争流

孕育万树花果

太阳闪着金辉梭

月亮挥洒银光过

阳雀声声好快活

神奇的《龙船调》啊

一曲天地和谐的颂歌

(赵龙)